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孔国政 李健金牛股
阅读提示
年育苗量达20亿株的山东莘县拥有一支技术精湛、吃苦耐劳的瓜果嫁接工队伍。如何提升这支队伍的技能水平,带动他们实现技能致富?当地工会开展了建会入会、强化培训、技能传承、精准服务等探索。
“扫码就可以加入工会,流程方便快捷,让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香瓜嫁接工,也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,找到了归属感。”近日,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总工会建会入会集中行动现场,莘县燕店镇东孙庄村鲁西香瓜嫁接工魏春梅成为一名工会会员。
莘县是蔬菜种植大县,常年瓜菜菌复种面积达100万亩,孕育出200余家育苗企业,年育苗量达20亿株。庞大的育苗产业,催生了一支技术精湛、吃苦耐劳的“鲁西嫁接工”队伍。今年以来,莘县总工会坚持“党建引领工建、工建服务党建”,通过强化培训、技能传承、文化挖掘、精准服务、品牌共建等措施,最大限度吸引瓜菜嫁接工加入工会组织,为乡村振兴注入工会力量。
精准培训,让更多农民有一技之长
“原来我在家做饭看孩子,心里一直想找点事做,就报名参加了工会开展的嫁接技术培训班。”马书香原来是燕店镇范海村的一名家庭妇女金牛股,2022年开始外出做嫁接工,现在已是嫁接工团队长,靠着自己的一双巧手,让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。
据悉,莘县总工会创新培训模式,精准匹配供需,联合有关部门在燕店镇等7个节点镇设立嫁接技能培训中心,整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、镇(街道)农技站和农技专家资源,联合开展“短平快”嫁接技能培训,同时对接华中农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格林凯尔精准农业研究院等高等院校,邀请专家授课,每名嫁接工培训3天至5天即可上岗。
此外,莘县总工会还协调嫁接技能培训中心与育苗企业签订嫁接实训协议,开办企业冠名订单班,针对性开展插接、贴接、劈接、靠接等技术实训。现已组织旭日种业、同利种苗等企业冠名订单班18期,实训学员2000余人。
以赛提技,让嫁接工的剪刀越擦越亮
拨通视频通话时,莘县董杜庄镇的马燕正在万里之外的俄罗斯的温室大棚中,以几秒钟一株的速度进行黄瓜苗嫁接。她利用随身携带的不过几元的工具,实现年入10余万元。
凭借精湛的手艺,在聊城,有很多像马燕这样的嫁接工走出了一条致富路,用一把剪刀,闯出了国际大市场。自2017年起,莘县嫁接工团队连续8年赴俄罗斯开展业务。
在莘县,当地工会联合有关部门通过“技能+实用技术”双轨培训,推动嫁接工的务工形式从“体能型”向“技能型”转变。同时建立嫁接技能考核提升机制,针对嫁接工实行星级认证,并定期举办嫁接职业技能大赛,评选技术能手并颁发技能等级证书。截至目前,莘县已承办嫁接工种苗繁育职业技能大赛2次,超过1万人次参加了嫁接技能大赛,先后有361名嫁接工获得“高级种苗繁育员证书”。
为营造良好的技术传承和技能致富氛围,莘县总工会组织优秀嫁接工分享成长历程、交流外出务工感人故事,带动更多人学习嫁接技术,依靠双手发家致富。
一站式服务,让嫁接工感受“家”的温暖
为把越来越多的嫁接工组织动员起来,5月8日,莘县总工会依托燕店镇鲁西嫁接工服务中心成立了工会联合会,为3200名嫁接工打造可信赖、可依靠的“职工之家”。
同时,莘县总工会联合人社、司法、民政部门,为嫁接工提供法律援助、纠纷调解及子女托管服务。此外,还积极与重点劳务输入地协同合作,赴内蒙古、新疆、宁夏、甘肃等地开展对接,选取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嫁接工工会驿站,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、权益保障等服务。工会还联合人社部门开设嫁接工服务热线,及时掌握嫁接务工需求,畅通嫁接用工信息发布。
如今,莘县已先后有17名嫁接工被评为巾帼标兵,嫁接工魏春梅荣获“聊城市劳动模范”称号,嫁接工李妹书先后荣获“山东省劳动模范”和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“瓜苗女匠”魏春梅通过“田间课堂”把嫁接技术传授给更多乡亲,目前已培养技术骨干30余人。
“我们鼓励种植能手、技术骨干成立创新工作室,定期开展‘师徒结对’培养新生代嫁接人才。目前莘县已有成熟嫁接技术工人3万余人金牛股,年稳定劳务输出1万人,每年带动人均创收6万元以上。”莘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好点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